当问起涂料涂膜的病态和防冶这个专业性的问题时,不知道大伙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漆辰达人来细细讲解吧!记得注意看哦!
(一)涂料施工前的病态
1、泛浑
清油、清漆不透明,产生的浑浊现象称为发浑。这主要是由于溶剂选择不当,吸潮、含水、反应不完全。储存温度过底、单位析出等原因造成的,可通过更换助剂、过滤,回锅反应,提高储存温度等方法解决。例如轻度浑浊,可视情况加入一些松节油、丁醇或苯类溶剂解决。
2、变稠
涂料在储存期内粘度增加,变得难于施工现象。其原因是:a、漆料酸价过高,与碱性颜料发生皂化;b、桶罐漏气、溶剂发挥;c、桶内的颜料含有水份,储存温度过高使漆料加速聚合;d、储存温度过低,特别是水性漆易于受冷析出。前四者可加入相应的溶剂,有水的可加入适量的丁醇,撑匀调整粘度后使用,后者可移入暖房储存2-3天后,让其解冻复原。
3、沉淀结块
色漆的颜料沉淀于桶底,甚至结成硬块。原因:a、储存时间过久;b、颜料比重大,特别是红丹、铬黄;c、颜料粒子过粗;d、漆料粘度过底;e、砂磨分散不够均匀。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轻者将上层漆液倒出,大沉淀物用力搅开,再加原漆液调均匀过滤使用。
4、结皮
涂料开桶发现一层油皮。主要原因:a、桶装不满或桶盖不严;b、漆料中桐油量大或聚合过度;c、催化剂用量太多;d、漆皮必须揭去或过滤后使用。
5、变色
涂料变色的原因是:a、漆料中的游离酸和颜料(如铝粉)发生化学作用而变黑、发绿、故常用分装方法避免之;b、有时溶剂与黑铁皮产生的色素也使白漆变色,所以常用镀锌或镀锡铁皮包装;c、复色漆中比重大的颜料下沉也引起变色,如绿色漆由于铬黄沉淀而显蓝色,搅匀后即可恢复原色,故不属真正变色,只需要使用时充分搅匀即可。
6、发胀
涂料粘度显著增加,直至为厚浆状硬块的现象。在形状上又表现为肝化、胶力、假厚等形式。a、肝化是由于盐基性颜料(氧化锌、红丹粉、深铬黄)与高酸价漆料发生皂化作用的结果。锌钡白颜料含有氧化锌,所以由它制得的色漆易于肝化,涂料肝化后无法补救;b、胶料是由于漆料聚合过度而含有聚合物胶料,从而把微细的颜料粒子凝结成大块,这时不是粘度增高,就是结成冻胶。一般多发生由铁蓝和铬黄两种颜料制成的色漆中,经机械作用可重新分散开。c、假厚亦称触变,即在静态极象肝化,但一经搅拌后即流动自如,停止搅拌又复原的现象。多发生于氧化锌、立德粉、碳黑等颜料较多的色料中,一般可以不算涂料的病态。
7、漆桶变形
如果储存地方不当,在盛夏酷暑,桶内温度过高,溶剂逐渐变成气态,使密封漆桶缓缓膨胀,若不及时处理,轻者变形,重者爆裂,遇此情况应及时开桶缓缓放气或移到阴凉的地点,含有铝粉的涂料有时出现容易变形是因铝粉与游离反应产生了氢气。
(二)涂料在施工时出现的病态
1、流挂
涂料在垂直表面施工,漆液向下流淌的现象叫流挂。原因有:a、漆料过稀,粘度过低;b、干性太慢;c、涂料中体质颜料过多或分散不均匀;d、对物面附着力差;e、漆刷蘸漆过多,漆膜过厚。
2、咬底
上层漆将底层漆的漆膜软化咬起现象。原因有:a、底漆未干透;b、上层漆的溶剂太强;c、底面漆不配套(如硝基漆、过氯乙烯面漆用于油腊底漆上)等都是咬底的原因。注意两层漆之间施工间隔和底面之间的配套性,以及合适溶剂的应用即可防止咬底。
3、慢干返粘
涂料施工后,涂膜在规定时间不干或干后回粘的现象。原因有:a、溶剂挥发性差;b、底漆未干透就涂面漆;c、施工湿度太大,气温太低;d、表面处理不净,沾有油污和腊质物,松脂、木节未封闭住;e、漆料中混入机械杂质或漏加催干剂、固化剂。
4、起粒
涂料施工后,涂膜表面有颗粒的现象。原因有:a、生产时颜料研磨不细,未达到规定细度;b、储存时有凝聚,施工环境和工作不清洁;c、涂料与溶剂不匹配,以至产生胶凝;d、喷嘴口径小,风压大,喷距过大;e、漆料中混入机械杂质又未过滤,及物面处理不干净等。
55、发白
涂膜干后泛白失光或产生无光斑点的现象。原因有:主要是由于施工湿度太大(相对湿度>80%)和溶剂挥发太快而使涂膜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致使水气凝聚在涂膜上,从而使树脂或纤维素沉淀出来造成发白现象。一般快干挥发型涂料(如硝基、过氯乙烯,热塑性丙烯酸)中由于含有大量低沸点的溶剂和稀释剂,故容易发白,若加入防潮剂和适量的高沸点溶剂(如丁醇、丁酯)以调整溶剂配比或改善施工环境,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水份等均可防止发白。虫胶涂膜与较热的物品(如盛沸水的水杯)接触也会发白。用棉花团蘸酒精或稀虫胶液揩于发白处,即能复原。
6、发花
复色漆在涂装过程中或干燥成膜时,涂膜颜色与色调发生一些不均匀现象,如泛黄、浮色、泛金光及丝纹等。这主要是由于颜料比重及颗粒大小不同和润湿性差、吸油量大的颜料(如大红粉)部份润湿而引起的,遇此情况可采用加入适量保护胶(如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或分散剂加以解决。
7、皱纹
除皱纹漆外,涂料在干燥过程中急剧收缩成很多弯曲棱背的现象。原因有:a、干料搭配不当或加得过多,漆膜外干内不干;b、涂膜过厚,外层先结膜;c、含桐油的涂料在污气中干燥;d、涂装后在烈日下爆晒或烘烤温度过高,遇此情况,可采用更换干料,改善施工方法加以解决,对醇酸树脂涂料可加入少许氯基树脂以防止起皱。
8、结皮
涂膜表面形成许多半贺开突起形如桔子皮的现象。原因有:a、喷涂时漆液粘度过高,压力过大,喷嘴过小,喷距不适合;b、低沸点溶剂太多,当其急剧挥发而使漆液来不及流平便产生桔皮,有时可加入少量硅油可以使涂膜平滑。
9、收缩
涂料施工后,涂膜表面收缩,好象把水抹在蜡纸上一样斑斑点点而露出底漆的现象成为收缩,也叫“发笑”、“麻点”。原因有:a、主要起因于涂料对被涂装物表面的润湿性欠佳,使之不能形成均匀的涂膜而收缩成滴珠状;b、表面过于光滑,底漆光泽太大,物面沾有油污或受烟熏;c、喷涂设备中混有油污或水份;d、溶剂挥发太快,涂膜来不及流平;e、喷涂密度太大,发生溅漆等,都会引起漆膜收缩。收缩最常见清漆、红丹漆、聚氨酯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和酚醛树脂涂料,加入适当的助剂可改善涂料的收缩。
10、针孔
涂膜出现圆形小圈,中心有固体粒子,周围为凹入圆圈的现象,其实质与“发笑”、“收缩”基本相似,只不过收缩面积大,形状不规则,而针孔也较小,开如圆锥状或半球开。另外,针孔一般透到底材,而收缩只露出底漆。涂料含水,溶剂挥发过快或过早放入烘房,刷涂过程中刷涂用力过大或滚涂时滚轴转动太快都会引起针孔。由于产生针孔的原因不同,故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解决。
11、起泡
涂膜表面出现大小不同圆形突起物(泡子),产生这种病态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的错误。例如底漆未于即涂面漆;物面含有水分或施工环境十分潮湿;在多孔物面上涂快干性涂料。
12、露底
色漆遮盖不住底色的现象。原因不:a、主要是涂料中颜料不够,颜料遮盖力太差;b、施工时加入稀料过多;c、漆液未搅均匀。
13、变黄或变黑
涂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尤其是烘烤成膜的氨基漆易变黄,其原因是烘烤温度过高,浅色油基漆因催干剂用量过多,也会变黄。铜金粉、铝金粉和含铝的颜料遇大气中的二氧人硫气体,极易变黑,氯化橡胶和过氯乙烯、氯醋共聚物等发生解析出HC1时会变黄。为防止其变黄,可加适量有机锡稳定剂。另外含有铁蓝和铬绿颜色料的色漆,施漆在碱性物面上即变色。
14、渗色
面漆把底漆溶解,使底漆的颜色渗透到面漆上来的现象为渗色,又叫咬色。在红色底漆上或沥青漆上涂浅色漆时,经常出现这种渗色现象。a、底漆未干透,面漆溶解了底层漆膜;b、底漆中含有杂料,沥青又没有涂封闭层,都会在涂面漆后出现渗色。此时木材中的色料也渗出,在铜面上漆,漆也会渗色。
15、发汗
在施工中由于表面处理干净,有油脂从底层渗到漆膜上的现象。金属表面的油污,除旧漆层后残留的蜡质,都会渗入漆膜产生发汗,尤以硝基漆最为敏感,亚麻油或熟油也易产生发汗,在潮湿,阴暗、温暖的环境中,尤其是通风不良时,或增塑剂搭配不当等都易产生发汗。
16、起霜或起雾
清漆在施工成膜1-2天或数周后,涂膜表面出现霜雾状细颗的现象,在高温工业大气环境中,有烟雾、尘土、潮气等的作用最容易产生这种现象。清漆的耐水性愈强,起霜的倾向愈大。短油清漆、纯酚醛桐油清漆了极易起霜。醇酸树脂涂料中的钴干料亦易起霜。溶剂挥发太快也容易引起这种现象。而钙干料起抑制起霜的作用,因此最好有Pb/Ca/Co=10:5:1的混合干料。
(三)、涂料在施工后出现的病态
1、失光
涂料干燥成膜后经短时间(几小时或数天)光泽缓慢消失的现象称为失光又叫倒光。室外的漆膜,经过长期爆晒而失去光泽的现象不属次类,失光的主要原因在于:a、油料、树脂用量不足或彼此不相容以及聚合度不当;b、稀释剂用量过多;c、天气寒冷或在高温环境下施工;d、烘漆施工后,稀释剂未挥发到一定程度就送入暖房;e、涂后遇到大气烟熏;f、物面处理不好;g、底漆未干透
2、粉化
涂膜表面出现粉层,用手触之即粘在手上。原因主要有:a、使用了不耐晒的树脂和颜料,误将内用漆用于室外,b、涂膜太薄等。粉化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有过程,先及于涂膜表面,每次脱粉很少,其下的涂膜仍保持原态,一直至全部破坏为止,在湿热地区涂膜较易粉化。
3、龟裂
涂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犹如龟裂纹的现象。如果涂膜使用长时间后出现龟裂,这是涂膜的自然老化过程,表面涂膜已失效需重涂,不属病态。若涂膜使用不久就出现龟裂纹,这主要是由于底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作用(机械作用,温度变化)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的。如在长油醇酸底漆上涂短油醇酸面漆易于龟裂。此外,涂料品种选择不当,如误将环氧或改性酚醛、沥青等用于室外涂装,以及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等,涂料中挥发份太多,附着力太差,干料或催干剂等用量过多,在旧涂层上连续修补,面漆层数过多,涂膜过厚,施工环境恶劣,涂装时未将颜料搅均匀等都易引起涂膜龟裂。
4、剥落
涂膜发生龟裂而失去附着力以致脱离被涂物面或底漆分开而脱落的现象。在涂膜剥落之前往往要发生催化而小片脱落,有时也发生卷皮而使涂膜成张脱落。产生这一病态的主要原因有:a、物面不洁,粘有油污、水份、铁锈或其他污物;b、物面处理不当,如水泥、木材表面未经过打磨和嵌刮腻子或上漆,则面漆的油份(即漆基)被其吸收而造成面漆从底漆上整块揭起(此现象在硝基、过氯乙烯、乙烯等涂料产品中较多出现)涂料附着力欠佳等,底漆干得太透太坚硬或底漆有光,未经过打磨和直接面涂,也容易引起层间剥落,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涂膜极易产生剥落。
5、生锈
涂膜钢板或其他金属产生锈蚀的现象。这一现象发生的早期涂膜透黄色,然后涂膜破裂,出现点蚀,丝状腐蚀甚至孔蚀。漆前表面处理不好(如有锈点)涂膜太薄,水和氧气易于穿透过涂膜直达金属表面,涂膜碰伤或有针孔等易引起膜下腐蚀的发生,即所谓涂膜生锈。